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规章制度>>正文
规章制度

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未来工作发展方向

2021年03月23日 13:58  点击:[]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沈阳医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工作方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总体方案》落实落地相关工作,结合本部门实际,现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2021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本中心全体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此次评价改革工作的落实与推进,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总体方案》学懂学通,增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统一全中心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观念,与国家各项教育改革政策接轨,与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接轨与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科、一流课程接轨让认识紧跟时代、教育、学校的发展与要求,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努力实现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

二、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

贯彻落实国务院及辽宁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学习《总体方案》工作部署,开展培训宣传,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加强组织管理,明确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工作要落实到位,明确职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统筹协调,注重工作融合切实推进改革

本中心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把推进评价改革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绩效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与本部门流程优化、机制完善、制度修订等日常业务工作深度结合,充分发挥评价改革的引领作用,系统推进育人方式、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绩效改革等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稳步实施、确保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分汇聚和激发本中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全力推进本中心高质量发展。

四、构建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新格局体系

(一)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实现专业课和思政课融合发展

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实现实验动物学、动物实验技术应用这两门专业课和思政课融合发展,从课程整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两个方面统筹工作,协调各方资源并调动相关工作实施者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师生思政思维和思政能力的提高。

1课程整合

专业课要与思政课教学资源相互植入,专业课知识传授过程中要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对科学的坚守精神、创新意识、爱国热情等,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日常课程学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耳闻目染,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其思政思维和思政能力;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授课学生所属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领域前沿动态,将专业内容与思政理论相结合,形成崭新独特的教学素材,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传授与学生,比传统的思政课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兴趣。

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梳理专业差异、师生心理、教学水平、课程容量等特征,循序推进教学进程,使课程传授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逐渐塑造其内生情感与价值观。

2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

专业课教师是实施专业课与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的主体,唯有具备较高的思政意识,专业课教师才能积极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发展。所以,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的科学规律和思政教育的方法论,这能帮助学生奠定专业学习的科学思想基础,使专业课教学由浅层的知识传授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

专业课教师应该能够自行挖掘所教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实和完善思政教学资源,教师的思政素养要不断提高,思政教学内容要求是动态变化的,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思政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应和思政课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学习新鲜的思政知识,不断补充和完善思政资源,着力协调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同时,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热点话题,以思政思维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热点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思政教学的兴趣。

(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学时,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学时,着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1将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由选修课调整为必选课

实验动物学以前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学时为2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动物学绪论、常见实验动物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的选择、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等方面,均为理论教学。

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课程和基础学科。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实验动物学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地依法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和进行标准化的动物实验,促进学生未来科研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所以,很有必要将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这样会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了解实验动物的发展方向、动态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等内容,紧跟生命科学的发展,并将生命科学的发展成果充分利用于实验动物学科中,推动医学的发展。

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还应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将原有的20学时理论课调整为12学时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理论教学内容调整为实验动物学绪论、常见实验动物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等方面,增设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动物实验基本操作、动物标本制作、水迷宫、缉毒鼠训练等,可以通过学生分组、自由选择等方式进行上课。在实验动物学实验课中许多实验技能基本操作与以后临床实习一些实际操作基本相似,通过在实验室中的训练,为以后临床实习、医疗实践、科研开发打下基础。

2增设面向研究生的动物实验实用技术新课程

我校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实验动物学这门课程由毒理教研室老师进行授课,我中心实验动物学教研室计划面向研究生增设动物实验技术应用这门课。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更注重动物实验技术的操作与应用,让教学内容真正服务于学生今后临床及科研课题研究和知识需求。

医学高科技研究采用实验动物日趋广泛,结合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及动物实验手术制备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动物的作用日益显现,动物实验成为基础性研究的主要手段。实验动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给医学的各相关学科提供了新的课题解决途径。无论是实验手段的设计与完成,还是免疫学及药理学研究、新型治疗方式和手段的建立、新药和生物制品的研发等方面,实验动物选择及动物实验的高技术研究都是主要的技术程序及工作内容。研究生的教学中更注重与临床和科研的结合,让教学内容真正服务于其临床及科研课题研究和知识需求。

(三)开展实验动物质量安全评价工作,确保各级别动物合格达标饲育和实验数据精准可靠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其应用几乎涉及医药类高校科研的各个试验领域。实验动物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对高校科研数据、师生健康及社会环境存在潜在危险。201912月兰州兽医研究所发生的布鲁氏菌感染事件又再次对高等校所生物安全防控敲响了警钟。目前,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安全地动物实验也对高校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防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我中心已建立落实科学有效的卫生清洁制度和消毒措施加强公共区域,特别是电梯和洗手间的卫生保洁和消毒工作,实验室的屏障环境全部采用全新风的管理模式,定期清洗消毒初、中效过滤器和空调滤网。强化人员管理制度,建立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动物准入准出制度规范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处理。今后,我中心还将开设和拓展对引进、购入和在养的各种类、级别的大小各种动物进行必要和细致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和遗传检测工作。避免各类动物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动物遗传污染等事故的发生和出现。做好实验动物各种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及防范,才能保障与动物相关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为我校学科建设保驾护航

(四)优化实验环境,建立健全与高级别动物实验环境相适应的规范高效实验服务评价系统管理手段、实施方法和运行机制

改善和升级目前自动化控制监测装置和数据存贮能力,并对相关传感器使用软件进行维护和更新。

引进现代化智能化实验室管理软件系统,针对各种人流、物流、气流运行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算法更新换代,力争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对实验环境全面安全精准有效评价系统,满足实验要求,提升实验服务水准。

(五)勤勉创新,攻坚克难,早出成果,彰显实力

1努力搭建应用性、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

本中心在专业引领、转型发展、突出亮点上要尽快行动,转变观点,开展创新服务,深耕细做,结合实际,开设新实验项目研究,引进高端设备,并自行研发新的实用装置,建立新的有利于师生科研创新、就业、创业的实训基地,以提供社会化服务科技与创新为发展动力,提升综合实力的服务水平。

2引进或改进动物种源,培育动物新品种、新模型和新模式动物。如建立健全蟾蜍的室内外繁殖基地培育缉毒鼠新型动物

为构建规范、和谐、活力、现代、绿色、创新、美丽的发展局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需要从以上各方面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改革体系新格局,以实现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综合水平的新越升。

 


关闭